人物
时段
朝代
诗文库 正文
圜鉴塔铭 南宋 · 周必大
 出处:全宋文卷五一九五、《增修云林寺志》卷五、《阿育王山志》卷一一
法不孤起,道不虚行。
续佛慧命,必有其人。
其人谓谁,佛照禅师是已。
师讳德光姓彭氏临江军新喻县人
曾祖崇善,祖尧训,父术,皆乐施,喜释氏,尝籍乡里贫户,计口给钱。
宣和辛丑岁,母袁氏梦异僧入室,有孕生师,骨相奇异,伏犀贯脑。
袁州平山妙应大师伯华者,善相,谓此子他时空门梁栋也。
初入小学,读书十行俱下。
父母继亡,依伯父循以居。
一日,延僧追修,师视佛书若素习然。
绍兴辛酉大慧禅师宗杲南迁过邑,师年二十一,望见曰:「此古佛也,吾安得事之」?
自是有意出家。
后二年,入光化禅院,受业于足庵普吉,研究宗旨,日以精进。
吉还闽,从月庵善果于东禅,服勤三年。
是时,妙湛、佛心、圆觉、乾元、越山诸禅刹名僧相望,师一一咨叩。
江西百丈道震严冷,宝峰择明峭拔,俱入其室。
一日,见饶州天台应庵昙华《送化主颂》,叹曰:「此真临济种草」。
亟往依之。
虽箭锋相直,然碍膺未决。
复从果老沩山
入寂,还江西,谒典牛天游于云岩,见万庵道颜于圆通。
昙华庐山之东林,婺之双林,师皆从之。
丙子岁,闻大慧四明阿育王山,喜曰:「缘法在兹矣」!
已而大彻,慧示以赞,略曰:「有德必有光,其无间隔。
名实要相称,非青黄赤白」。
慧归径山明月堂,师奉事益虔。
遇其说法,坐下争执笔抄录,师一历耳根,终身不忘,有问辄举,其慧解盖天资也。
慧入塔,分坐仰山
乾道丁亥,台守李侍郎浩延住鸿福。
阅五年,徙光孝,郡城大火,寺亦焚荡。
师念灾馀财施必艰,航海过泉州,人竞喜舍,厚载而归,殿宇一新。
自号拙庵,曰:「吾平生多得拙力」。
孝宗皇帝雅闻其名,淳熙三年春,诏开堂灵隐寺,遣中使赐香。
是冬召入观堂,留五昼夜,数问佛法大旨。
师敷奏直截,上大悦,赐福照禅师之号,赠以御颂。
明年再对,进《宗门直指》。
都下劳应接,丐闲山林。
七年夏,上用仁宗大觉禅师怀琏故事,亦以育王处之。
逮移御重华,趣令入觐,漏下十刻乃退。
绍熙四年,改住径山,师力辞。
孝宗曰:「欲时相见耳」。
庆元元年,许还育王,归老东庵,尽鬻锡赉物,直数万缗,置田,岁增谷五千斛,助常住费。
详见陆待制《游记》中。
师尝曰:「佛经有《大报恩》七篇,谓释子尝由孝以极其业」。
乃即水陆堂东偏设位,岁时祀其祖祢云。
嘉泰三年仲春,忽语云:「吾将行矣」。
三月十七日,手写遗表及贻书常所厚者。
二十日晨兴,集众叙别,歛衣收足,说偈而逝。
三日入龛,容貌如生。
造塔全身于东庵之后,请谥于朝,敕特赐普慧宗觉大禅师,塔名圜鉴。
僧腊六十夏。
嗣法者遍满四方,得度者一百二十馀人,名公贵卿多从师,海东国人往往望风归敬。
六十岁,自汴京育王,寿八十三,师始终适同,兹其异也。
八月侍者正玸持遗书来,谓「先师与公幸接乡邻,同受阜陵异知」,以塔铭见属。
其行实则同里兵部章侍郎颖为之。
予闻时节因缘,铁啐啄,从上诸圣不能强为,喻筏刻剑,徒增我慢。
又况对御法语世已流布,得道源流、接物机要丛林门弟各存语录,姑叙住世大略如此。
铭曰:
我闻万生,各具天性。
人有未见,见或未尽。
伟哉光公,宿习戒定。
顿入悟门,遂传心印。
福慧两足,行解兼进。
巍巍孝宗,见圣由圣。
与师晤言,谓发深省。
晚归东庵,不倦接引。
八十三年,报缘已竟。
勿云镜明,昔现今隐。
一物本无,何用照映。
云谷虚,有叩谁
十方皆空,何论销殒?
摘叶拈花,系风捕影。
持问塔中,解颜微哂。
按:《平园续稿》卷四○。又见《佛法金汤篇》(续藏经第二编第二一套第五册)。
方耕道 南宋 · 朱熹
 出处:全宋文卷五六一二、《晦庵先生朱文公文别集》卷五
昨承书,知所苦增进,不胜惊忧。
既稍苏惺,莫已旋向安矣?
偶按事天台,奏久不报。
此必有掩蔽聪明、党护奸恶者,以此留滞多日,欲讨少钱物奉助医药而不可得。
今逐急那得五十千遣去,老兄且加意宽心将息,不必过虑。
令兄伯华不及别书,想且相照管。
耕道病倦,遣去钱物幸为检入也。
携客过王提举园访梅刘连州以诗来因用其韵1190年 南宋 · 陈傅良
七言律诗 押阳韵 创作地点: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
屋后云梢万个长,屋前风蔓一川芳。
有梅自索巡檐笑,无酒还酤踏雪香。
偶与三刘同下榻,却怀二宋对持觞(自注:是日同集刘连州景晋父子及宋伯华也,坐客皆怀伯潜,故云。伯华伯潜宋景文公后。)
写将诗句吾何敢,欸乃听人汲晓湘。
孔子 南宋 · 李石
 出处:全宋文卷四五六五、《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》卷二
或问:孔子有师乎?
曰:师周公
孔子生于周,闻而知之与周旧史所藏者,周公之典也。
人特曰祖述尧舜、宪章文武而已,集其成者要当以周公为师。
周公以师文武,因文武以师尧舜,因尧舜以师伏羲,而皇王帝霸之学具矣。
若夫问礼老聃,学乐苌弘,问官名郯子,博约多识前言往行;
又有如迟任、史佚、臧文仲,述其语言文章,以益其天纵之质,要以师周公为始也。
不然,孔子以降,诸弟子师传六经之教,亘天地,关百圣,源源不绝者,果谁之师?
追述圣人师传所自,生民以来,非周公不可当此也。
后世诵诗读书,因以知其人,皆曰吾夫子所自出。
世复一世,圣复一圣,不然,圣人心传无师矣。
譬犹雨露之馀泽,日月之末光,万物受赐,不知元气之运乎天者有自矣。
扬雄曰:「洪荒之世,圣人恶之」。
彼以孔子断自唐虞藉口乎。
不知谓洪荒为何代何帝何皇,虽曰扶持圣学,尊崇圣经,要之如者,率然耳目之儒也。
其曰孔子周公颜渊孔子,庶几可尔,盍曰师而习其传?
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生,至三十一年甫九岁。
是岁乡校谤子产子产不从然明之言,孔子闻之,曰:「谓子产不仁,吾不信也」。
杜预作十岁释之,以为后来因传闻及之,左氏因事书之。
至昭公二十年孔子甫三十岁,其于昭公七年书孟僖子病,不能相昭公以礼,属其子孙学礼于孔子司马迁以为疾病之病。
是岁孔子十七岁,而受孟氏子孙之托。
至昭公二十五年仲孙貜卒,则孔子三十五岁,圣学成矣。
窃观孔子所用,特季孟哀之间,佗诸侯无与此盛学也。
委吏,为乘田,为中都宰,为司空,为司寇,摄行相事,天子之官次也。
诛齐优,归鲁疆,隳三都,诛少正卯,夫子之功业也。
缶之羊,防风之骨,西狩之麟,夫子之博物也。
尼溪之不封,膰肉之不食,削迹于卫,伐木于宋,围于陈蔡,困彼妇之口,参夫人之游,夫子之忧患也。
周则老子,卫则蘧伯玉,齐则晏平仲,楚则老莱子,鲁则孟公绰,至臧文仲、柳下惠、铜鞮伯华介山子然,此夫子平生师友闻见之益也。
若乃六经垂教,其高如天,其厚如地,谁能赞天地而为之名乎!
王仲淹曰:「大哉!
君君臣臣,父父子子,虽山川丘陵,草木裕如,为夫子之力」。
呜呼,尽之矣!
庾公世家传 宋末元初 · 王柏
 出处:全宋文卷七八○八
天地变化,后皇妙合,有子五人:曰混沌氏,赫胥氏,若木氏,金天氏,中央氏。
帝出乎震,木德,先王封若木于东方。
宾出日,启土功,掌万物之生,列受姓氏,爵为上公
子孙繁茂,散居四方,有三万八千种。
其显者有柏皇氏,栗陆氏。
其馀材器皆足任使,惟不失若木氏作酸之正性者,独氏之宗焉。
氏二子:长曰不,次曰仁。
不字伯华,仁字仲实
伯华者精神玉雪,德馨远闻,风霜不得而摧沮,东皇不得而料理也,故世世以风节自高。
仲实者生意满腔,敕身坚若。
方其青纯年少,世味生涩,遇之者裂吻蹙頞,缩舌惫齿。
及其体胖德老,衣狐裘,佩金玦,色和气温,时人美之曰「乐只君子,遐不黄耇」。
既而祚国于燕,被玄衮,与鲁咸共治,正天下清淳醲郁之味,养民生日用之和,与圣人同功。
武丁时傅说,爰立作相以代咸,命之曰:「昔甘盘虚己受和,惟咸惟仁,交济厥德,沃朕心,用协调于万邦。
为治若和羹。
尔尚式乃前猷,允协于中,罔俾咸仁专美于我有商」。
世称贤相者,皆咸仁之绪馀云。
五世孙摽仕召南,为大夫,佐文王之化,男女得以及时。
诗人歌之,周公采而次之《国风》,用之于闺门乡党邦国之化。
天子思摽之绩,徵其子󱽿,俎豆乎祭祀宾客之间,俾修其祖业,裂江南之地封之,袭若木之爵,都于大庾
从孙卉仕王国,与栗陆氏之后同封为嘉侯,以病坐废,依终南之族不迁,遂分南北枝。
周衰,秦一海内,大兴宫室,渡渭属之咸阳,荒淫怠政,事皆决于李丞相,拔擢同汇,凡杞、梓、楩、楠、、櫹、楔、稷、檍、檀、杻、橿之徒,连茹并进,封大夫而黜扶苏
二世降轵,楚羽屠咸阳,举若木之族而悉焚之。
昔之被服青黄丹垩之荣者,皆煨烬之末。
秦尚才弃德,而梅君幸无以材称者,伶俜涧谷,固自若也。
虽免于难,而萧条亦甚矣。
于是南枝独盛,北枝寒落。
汉一再传,晁错用事,假托臭味,疏间骨肉,腥秽东南。
大庾之裔不复登庙堂,浮沈于世,为医士、染人、冶人辈之所敬事。
曹操引兵迷道,三军病渴,󱽿之云仍有名林者,避世山泽,诡于众曰:「吾引若等见林矣」。
军士津津然喜跃,名重当时尚如此。
嗣伯华者卒不偶于三代盛时,历汉、魏亦无闻人。
宋文帝时陆凯江南见名者字一之,玉立陇首,惊喜欢赏,采而驿荐之上国,天下始知名。
又有庄名者,风姿清丽,尚武帝寿阳公主,副笄六珈,充耳琇莹,光彩莫比,时人荣之。
然伯华之风流酝藉,高蹈尘俗,萧散孤特,喜徜徉于深山绝谷、断桥流水、竹篱茅舍之外,与雪月争妍,虽与徂徕十八公、渭上苍庭筠为莫逆之交,然二子者徒耐岁寒,不改其
当是时,英彩焕发,清芬满天地,二子拱手下风,不敢班也。
后世乃有如庄者,慕富贵,失身帝王家,伯华之家声顿减,一宗含垢长往。
唐宋文贞公铁石心肠,为时端人,伯华之枝始有出而与之交。
自是骚人诗士争先延致,茍非其人,语言无味也。
至我本朝,如苏、黄辈倾心从游,播之歌颂,惟处士林和靖有「暗香」、「疏影」之句,识者以为善于形容。
夫以冰清玉洁之姿,雅度孤标,与骚人诗士酬风酢月于荒寒寂寞之滨,声音气味之孚感,宜也。
自三代以下,未与有道者交也。
引而置之庄岳之间,自伊川程夫子始。
夫子中兴圣学,英材萃门,尝进梅生藻而与之言曰:「子知万物之荣枯乎?
此阴阳升降之大节也。
然逐枝逐叶自有一荣枯,盖各有一乾坤也」。
藻曰:「物物各有一消长,亦不外乎一大消长。
此理一分殊之谓乎」?
夫子莞尔而笑曰:「藻也,始可谓言道也矣」。
生得大道之要,颇有矜色,同门有龟山杨先生者,深戒之,俾其好藏清艳,由是涵养益粹。
紫阳朱夫子一见如故人,有「尊中句里,尽心期」之语。
南轩张先生识于长沙王令尹坐上,自谓平生佳绝,无以踰此。
往往因伯华而思仲实,慨然怀古于鼎味之中。
遥遥世胄,人咏其德,久而不忘,根深本厚者如是哉!
东海之外,真腊之墟,有隐士者,黄衣紫里,清馨亹亹袭人,慕梅君之令闻,愿为假子。
风骨绝不相似,世人安之而未察。
又有名梁者,世传其尝佐禹治水,能兴云雨,人祀之。
其言荒诞,君子不取也。
史臣曰:氏之先有二族,一在商末封为伯,以忠诚谏,为所醢,屈原、贾谊深悲之。
汉成帝时乾纲解纽,九鼎将移,南昌故吏名福者乞斩佞臣头,而奸邪为之缩颈。
至我宋有名尧臣者,与六一居士为金石之交,以诗文称,而忠谏不逮。
吁,何其寂寂也!
伯华、仲实之后,盛衰不齐,毋足怪者。
独以爱华弃实之际,于此可以观世变。
近世好奇之士又访梅君之长老耆庞龙钟,槁项而黄馘者,争贵重之,华、实之衰不问也,此又世道之一变。
后世鼎鼐不调,尚伪忘真,至以鼻吸斗酢为相业。
独鲁咸子孙衍裕于天下,庙堂之上日夜思所以重其声价,为国家之大利,乃以回天下精淳醲郁之味,以养民生日用之和为不急之腐谈。
呜呼!
人莫不饮食也,鲜能知味也。
托物作史,以文为戏,自韩昌黎传毛颖始。
当时贪常嗜琐者呫呫然动其喙,笑以为怪,惟柳柳州奇之。
又有《革华传》,非韩笔法,他人窜入无疑。
坡公乃作《罗文》、《叶嘉》、《黄甘》、《陆吉》、《江瑶柱》诸传,屏山刘公亦有《苍庭筠传》,李忠定公又有《武冈侯》、《文城侯》、《文信侯》三传,亦各有寄兴焉。
予与大庾公托契旧矣,病暑无与语,遐想风致,为作世家。
深流长,有不容不尽著,见者未必怪也,终自愧其常且琐耳。
按:《鲁斋集》卷一四。又见同书卷一五。
孙太冲 南宋 · 赵逵
 出处:全宋文卷四七○三、《新刊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》卷一八七、《宋代蜀文辑存》卷五九
窃尝闻之:仕而不求知于人者,伪也;
求知于人而不得其正者,辱也。
求知而得人,虽扫舍人之门,草自荐之书,君子以为宜;
求知非其人,则虽一日九迁其官,君子以为辱。
盖君子之于人,尝于其所附焉,观之则终身之荣辱见矣。
子皮之识子产,祈奚之举伯华鲍叔夷吾于拘囚,平仲免石父于缧绁,虽暴之天下可也。
马融之于史良,班固之辅窦通,足以为大圭之玷。
其一时荣幸,与夫百世之清议,孰为轻重?
此昔之君子所以难求知于人,而恶不由其道者知荣辱之所系焉故也。
唐韩、柳氏俱以文鸣,在当时未可以议其才器之优劣。
然愈也始受知于裴中立,以典午幕府,而英名高节,卒与裴公相望;
宗元一陷叔文之党,虽超取显美于数月间,而例被恶名,视韩如星斗、如河汉不可几及。
方二子求知之心一也,而所附各异,故荣辱随之。
庆历嘉祐以来,保举之法愈严,自一命以上,历官三四,致求举主三四人,然后有职官之望。
非自负杰异之才,遇特达之知,横飞捷出,不由郡县,则有终身盘薄于选调而不得望升朝之选者,多矣。
处世如是,而必诵言于人曰:「吾方求人而附之,岂加信哉!
惟幸而趋走执事乎」?
当世之所谓贤人、君子之门,遇品题,亦庶乎可以扬眉而论古人之出处也。
抑尝闻之天圣中王文康出镇洛阳,而富公彦国、欧阳永叔、尹公师鲁、梅公圣俞、谢公希深、杨公子聪咸以筮仕之初,录其幕府,长育成就,卒为名臣。
奇才伟气,虽诸公之所固有,然见信于时,见用于君,寔以中丞一顾之重也。
恭惟某官才德之善,学术之富,辉映一时。
自入册府,而直辞劲气,风采凛然,求之古人,未可多逊。
既而朝廷忧劳,又选近臣之一通知政事者,出典外郡。
而阁下迭领二州,政清讼简,民安吏畏,亹亹乎龚、黄之上矣。
政成入觐,则雍容禁林,居论思之地,推挽士类,寔惟其时。
而某也天与之幸,方筮仕之初,获居下风,为征榷末吏,日与商贾、小民争寻常,以趋简书。
俗学鄙文,荒落殆尽,中何所有,而欲景慕前辈,以希大君子之荐扬哉!
尝闻之生于良乐之圉,而不见顾,则毕世为下乘。
某之所以求知于阁下者,意寔在此。
倘居下风为末吏,而不获一言之许耳,则终身沉陆,可逆知而前定也。
况某家世寒素,当涂要人,漫不知识,养交借誉,计无所出,苟非含垢忍耻,输写情素,浼执事之听,则后而失其时矣。
伏惟高明少加怜焉。
黄氏三女甥名说 南宋 · 游九言
 出处:全宋文卷六三一一、《默斋遗稿》卷下、《文章辨体汇选》卷四三○、《古今事文类聚翰墨大全》乙集卷一
黄氏三女甥笄将适矣,求字于老舅游某。
因思曰:古之女子罕用名著,若姒、任、姜、姬皆氏也,大略不名。
再思,如曰姜嫄、曰简狄、曰戴己,说者固已为名号,则是古尝有之矣。
汉以后,若班氏女昭,蔡氏女琰,苏氏女,以其通习文墨,又皆有字焉。
去古既远,古礼渐废,况今世乎?
名而字之,或存训戒,亦可也。
虽然,而母固已名若辈曰华、明、柔矣,今其既没,汝安敢忘而余安可易哉?
其为汝次之,长曰伯华,华必务实,命之曰「全真」;
次曰仲明,明不欲曜,命之曰「贵韬」。
是二者君子制行犹然,矧居阃内乎?
次曰季柔,柔者坤之德而妇之本也,其曰「德本」。
呜呼!
观而母名若之意,盖有在矣。
余著其义无它,即而母之训申之也。
三甥志之。